青春力量助生态修复

资讯 阅读:- 来源: 2025-08-14 11:52:56

2025年7月20日,一支大学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团队生态修复小分队深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龙头山矿山,围绕矿山生态修复现状开展专题调研。团队通过资料搜集、文献研究、案例分析与实地走访,针对当地矿山生态修复中存在的模式单一、稳定性不足、可持续性较弱等问题,提出三大策略建议,为推动矿山生态修复与林草碳汇协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。

1.jpg

图为龙头山矿山实地图 路向福供图

龙头山矿山曾因资源开发带动区域经济发展,但长期开采也留下了边坡裸露、植被稀疏、生态系统脆弱等环境问题。近年来,当地虽持续推进生态修复工作,但实践中仍面临诸多挑战。实践团队抵达后,首先通过查阅地方志、矿山开采档案及生态修复工作报告,梳理了龙头山矿山的开发历史与修复历程,初步掌握了区域地质条件、气候特征及现有修复措施的实施效果。为深入了解实际情况,团队成员走进矿山修复现场,沿着陡峭的边坡实地观察植被生长状态,记录土壤质地与侵蚀程度,并与当地林业部门工作人员、修复工程技术人员及周边村民交流。“目前修复多采用单一的植树种草模式,虽然短期内有一定覆盖效果,但受限于土壤肥力低、边坡稳定性差等问题,植被成活率不高,且难以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。”一位参与当地修复工作多年的技术员向团队介绍。此外,团队还发现,现有修复方案对区域气候适应性考虑不足,部分引进的植物品种难以适应当地干旱、温差大的环境,进一步影响了修复的可持续性。

2.jpg

图为矿山实地调研图 路向福供图

结合调研发现的问题,团队依托生态学、环境工程等专业知识,展开针对性分析。通过对比国内外矿山生态修复的成功案例,特别是多技术融合应用的实践经验,团队提出:多技术融合探索应用、矿山生态修复植被智能化推荐、创新设计边坡复绿装置三大解决策略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些策略均聚焦于理念创新与路径优化,旨在为当地提供科学的修复思路,而非具体的技术设备或成熟方案。团队负责人表示:“我们的建议基于现有技术的整合与优化,希望能为当地决策提供参考,推动生态修复从‘粗放式覆盖’向‘精细化可持续’转变。”

3.png

图为团队成员调研图 路向福供图

此次实践活动中,团队将调研成果整理形成报告,已反馈给鲁甸县林业和草原局等相关部门。当地工作人员表示,实践团队的建议立足实际,思路新颖,为后续优化矿山生态修复方案提供了有益借鉴。参与实践的学生们也纷纷表示,通过深入基层调研,不仅加深了对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认识,更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价值,未来将继续关注矿山生态修复领域,用专业所长服务地方发展。

矿山生态修复是一项长期工程,需要持续的技术探索与模式创新。此次大学生实践团队的调研与建议,为龙头山矿山的生态修复注入了青春智慧,也为推动生态保护与碳汇发展协同共进贡献了青年力量。(鲁艳欣 路向福)


推荐阅读:

分享至:
0 收藏